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
方大集團董事長熊建明是第十三屆、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,履職多年,因為對制造業和科創領域十分熟悉,他曾多次提出相關建議。今年兩會,熊建明重點關注人工智能與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。
“目前,AI技術飛速發展,傳統制造業要與AI深度融合。如何讓AI賦能我國化工、鋼鐵、建材、機械、紡織等傳統行業的高質量發展,進而大力改善能源消耗,提升環保水平,助力安全生產,提升生產效率,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。”熊建明表示。
對此,熊建明提出四點建議。一是建立AI賦能傳統制造業培訓基地,為企業轉型升級培養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。
二是重點培育一批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轉型模式和經驗,引領行業整體轉型升級。
三是設立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專項基金,鼓勵企業實現從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施工管理到產品服務全鏈條,重塑產業模式。
四是加快制定和完善AI運用中數據安全和商業機密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。制定AI應用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,明確數據使用和保護的邊界,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。
深交所上市的企業中,方大集團是率先從制造業向“智造業”轉型的代表之一。近年來公司在企業管理、工廠生產、運營維護等方面實施智能制造+AI戰略,持續為企業發展賦能,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。
例如,公司通過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控制系統,融合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算法,先后研發匹配“無人駕駛”列車的站臺屏蔽門系統、基于大數據的站臺屏蔽門關鍵部件健康度預測系統等產品,在多個場景廣泛應用,對推動我國智慧軌道交通建設,引領行業技術升級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
熊建明表示,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科技投入,特別是在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方面加強賦能主業的研發,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于公司的產業鏈。據了解,方大集團投資的贛州智能制造基地已于去年底投產,成為一家智能制造+AI體系的“綠島”工廠。